首先我们承认如今手机摄影比较强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知晓如今的手机摄影和相机摄影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在成像素质上,在镜头丰富度上,也在 CMOS 尺寸影响的感光度差异上,也在光学景深(虚化)产生的成片质感上。
如果不那么在意最终成像素质,那么抛开这些,还是有其他差异,操控优良的相机会带来的高效性与仪式感,还有拍摄时的专注性(不会因为手机消息所打断)。不玩相机的人可能不会在意这些,但是玩相机的还是容易受这些影响。
手机的优劣
手机的优势是出门什么都不用考虑,因为反正会带上手机,想拍时拿出来拍就行了。最多可以注意的,就是认真拍东西之前拿出一块擦镜布,将后镜组的指纹和污渍擦一擦,这个真的会影响成像。用手机拍点小景,生活记录是轻松惬意的事情,只要不涉及大光比下的后期重度调整,简单的颜色调整不在话下。以下是我长久以来部分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型号涉及 iPhone 5c、iPhone 6s、iPhone SE、iPhone 11、iPhone 13。
目前的手机记录物品细节不成问题,有的还有微距功能,就会有更好的呈现。
对于生活记录而言,要管什么画质,只要能看到照片时回忆起当时那份感觉,那时站在风景前的心情,以及身边的人,那就够了。
手机的劣势在于没有仪式感,让本来随意的拍摄行为变得更加随意,所以,当你想要拍好时,需要告诉自己,我是在摄影,我要拍一张好照片,给自己强加仪式感,加入思考、尔后沉淀。下面是一张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楼内拍摄的照片,照片里展示的是窗外天气甚好,风光无限。可是,窗内的小朋友都是各种原因被困在这里的,虽然因为童真,她们依旧容易欢声笑语,但是,终究暂时被困在这里。
后来我想,找一个小朋友趴着窗台上看外面风景,再拍下就能表达出照片的意思了,可是当时并不能想到。
再强调一次,摄影的仪式就是主动去发现身边美好或特殊的情感维系,而照片的表达比视频呈现地更含蓄。
可是,与手机拍摄一样,即便用相机拍摄,如果太过随意,也不过是得到一堆更加清晰的废片。
相机的优劣
我有朋友头一次出去旅游带着佳能 R6 II、RF70-200F2.8、RF15-35 F2.8 这套沉重的东西,回来后直呼太累,再也不想带相机去旅游了。然后他第二次出门果真没有带相机,结果怎么样呢?是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吗?并不是,他在玩的那几天跟我们吐槽,风景很不错,后悔没带相机,因为好无聊。结束假期以后他回到家拍了一张照片给我们说,终于抚摸到自己的相机了。
带相机与不带相机,其实大家都大概率逃脱不了我朋友的这种矛盾心情。那换个轻便的相机、轻便的镜头呢?其实还会矛盾,这夜景要带的是全画幅就更好了;这地方如果我带上长焦镜头就更好了;这光线差了一点如果带颗大光圈镜头就好了。所以,可换镜头相机的选择性太广,反倒会让人更加纠结。
相机也可以方便的记录 RAW 格式,RAW 格式有什么用呢?
利用 RAW的宽容度,几档的暗部细节还是可以找回来的,但如果我当时只有 JPG 图片格式的话,那么天空的细节和颜色就无法再显示出来。可是终究,这还是一张拍糊了的照片,因为当时我使用的是 EOS R 相机、仅仅依靠 RF 35 1.8 的镜头防抖去手持 1 秒快门拍摄的。如果重新拍摄,我会选择光圈从F5.6增大到F4,ISO从400提升到1600,整体曝光增加一档的情况下提高一档快门速度,我不仅能得到一张更加清晰的照片,暗部提亮也会有更好的纯净度。
所以,使用相机需要更多的拍摄知识,以善于利用器材的优点、规避器材的缺点。但是终究,手机摄影也一样,需要保持专注,大量练习、认真研究。
现在手机也可以记录 RAW(DNG格式)?是的,不过手机镜头的空间受限,目前而言,长焦镜头有着非常明显的不足。你可以用有长焦镜头的手机记录一张RAW去对比手机直出的照片,可以发现 RAW 文件的清晰度明显不足,手机的长焦照片清晰度基本上依赖着计算摄影。手机镜头的能力还不足够吸引去记录 RAW。
而学习摄影,前面提到相机带来的仪式感,是颇有帮助的。有了相机以后,可能会更多的抬头看天,会提前去看第二天的晚霞预测,给人拍照时会提前想好场景、服饰搭配、光线布置。手机倾向遇见,而相机更注重过程。
此外,在视频拍摄上,iPhone 手机的拍摄能力强过不少过时的相机。
这样的照片,相机可以利用 RAW 提升暗部展示与调整颜色表现,而手机可以利用 HDR 合成与计算得到相近的照片,区别在于,你会关注候车大厅的夕阳时刻,还是坐在椅子上低头玩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