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操作系统发展到今天,外观、逻辑、用户界面等大部分的东西已经趋于一致,但软件生态仍然有一定的差异,某些细节针对不同人群各有利弊。今天就来对比一下 iPhone 与 Google Pixel 各自代表的 iOS 与 Android 典型两大阵营的差异。对比以 Android 14 与 iOS 17 为参照。
消息通知
总体来说,Android 推送消息比 iOS 更加滞后,主要原因在于不是所有地区的 App 都可以利用 Android 的推送服务。
Android: 主要使用 Firebase Cloud Messaging (FCM) 作为推送服务。FCM 是 Google 提供的跨平台消息传递解决方案,允许您可靠地向 Android、iOS 和 Web 应用发送通知和数据消息。
iOS: 使用 Apple 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 (APNs) 作为推送服务。APNs 是 Apple 为 iOS、iPadOS、macOS 和 watchOS 设备提供的推送通知服务。
虽然 Android 允许 App 自行推送消息,但这是一种最糟糕的方式,因为必须允许 App 长时间在后台运行,消耗系统资源与电量。这就是为什么安卓手机内存多数以 8GB 起步而 iPhone 13 以下依旧配置着 4GB 内存(当然4GB也是苹果不厚道,并且接下来 AI 时代 8GB 将成为基础),以及 5000mAH 的安卓手机在续航上并没有比 3000mAH iPhone 以同等比例地提升续航。熟悉 Pixel 手机、索尼 Xperia 手机的人应该知道,为了省电,安装非消息依赖的应用,第一件事就是关闭允许后台使用。
国产安卓手机虽然也努力提供自己的推送服务,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推送不稳定、应用需要集成多个推送 SDK 等,某些其他地区应用不会集成这些 SDK,还是得自个儿推送。
就我使用 Pixel 7Pro 而言,即便是使用了 FCM 推送服务的应用,也会受网络影响导致消息滞后,所以,Android 推送消息比 iOS 总体滞后。在消息的处理上,Android 存在不一致性,某些 App 没有设置从桌面打开 App 后去掉当前消息通知,还要在消息列表划掉,只有从消息列表点进去才会自动消失。而某些国产 App,你每点一条通知,它就敢给你弹一次开屏广告,哪怕点击频率在几秒以内。
在交互设置上,Android 与 iOS 都提供了我非常依赖的一个功能,在通知上展示详细通知内容,但同时又可以设置只允许在手机解锁时才能展开,这样我可以不用进入 App 就能知道这条消息要不要处理,不要处理的划掉即可。Android 提供的消息通知设置更为丰富,可以设置 App 分类消息的通知,如私信与系统推荐等分开,YT 等自家应用还可以展示视频封面,以及单独对某个视频博主采取声音通知还是静音通知。
应用与娱乐生态
整体的应用与娱乐生态是 iOS 更好,这点毋庸置疑。iOS 的应用只能在 App Store安装,大量的应用收费哺育着开发者,良性循环使得 iOS 工具类应用做的更好。比如上图的套壳截图工具,iOS 平台的软件很容易获得从 iPhone、iPad、Apple Watch 新旧产品的完整设备支持,而 Android 找了许久,好用的也不怎么更新设备,Pixel 手机停留在 Pixel 4,Pixel 7Pro 的套壳截图还是使用的正面外观类似的三星 S20 Ultra。
虽然目前安卓手机在硬件上大都支持 HDR 内容的展示,但在 Android 系统层面上,兼容性还比较差。视频层面除了 YT 上的 HDR 视频是完整支持,国外流媒体支持较好,其他的不太行。像苹果生态流行的个人视频播放客户端 Infuse、Vidhub 等,安卓生态上一个像样的都没有。图片层面自带相册不支持 HDR 照片的展示,包括 Google 自己的标准 AVIF,仅仅可以正常显示手机自身拍摄的 HDR 照片,图片编辑软件 Lightroom 等可以正常编辑与显示 HDR 照片。而这些 HDR 照片与视频,在 iPhone 12(iOS17) 起已经得到了从第三方应用、自带相册、编辑剪辑软件的全面支持。HDR 照片虽然还比较激进,大部分社交媒体无法分享,但其未来发展还是蛮可观的,并且已在 Ins 上得到了支持。
游戏方面我接触少,因为不得空主要陪孩子玩任天堂 Switch 游戏,不太了解情况,但根据手机评测能知道的是,Pixel 系列手机使用的 Tensor 芯片目前并没有主流高通与苹果A系列芯片表现强劲,在大型游戏性能表现上略逊于后两者,不过,Android 的 Play 商店与 App Store 的 Arcade (6.99 刀每月)一样,可以通过订阅 Play Pass 来获得大部分游戏软件的使用权,4.99 刀每月,首定送3个月,对于花心的游戏玩家与需要评测大量游戏的自媒体而言,是更为省钱的方式。硬件设备上,任天堂 Switch 游戏手柄在安卓手机和iPhone都是支持的,不过早期 iOS 16 苹果官方就给了 Switch 手柄的完美适配,我曾在 iPhone、iPad 上测试过使用 Switch Joy-con 手柄玩暗黑破坏神的游戏,顺畅程度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得益于 Android 的开放性很多东西支持较早,但不得不说,某些功能一旦苹果官方官方支持,那么用户体验势必很好。
PS: 我最大的心愿是任天堂能与苹果合作,支持 iPad 投屏。
聆听音乐
国人其实是享受了音乐版权福利的,数字音乐订阅比美国低太多太多。我使用的是 Apple Music 家庭订阅,人民币每个月 17 元,而订阅个人 11 元,大学生 6元。但是美区的 Apple Music 订阅则是个人 10.99刀,目前合人民币 79.8 元,Android 上 YT Music 价格相同。所以,国内使用 Apple Music,对 YT music 是暴击,二者均可免费试用一个月,有时买苹果设备可以送到三个月。只不过,少量的音乐,Apple Music 与 QQ音乐,网易云音乐一样,会偷偷的消失,YT Music 则没有此问题。
然而,对于 Apple Music 上没有的音乐,可以自己导入,并融合到在线的播放列表中,其他设备也会同步,没有任何限制,不占用 iCloud 存储空间,上传容量大到足够你使用。不过要注意的是,原上传设备必须保留原音频文件,因为其他设备不能下载原文件,只能下载受保护的文件,仅供本地播放使用。YT Music 也支持类似功能,但略逊一筹的是,不能融合到在线播放列表,只能在媒体库单独放播放或者建立额外的播放列表。
Apple Music 以音乐音频为主,支持空间音频与无损音乐,而 YT Music 有很多原版的 MTV 可以观看。针对推荐系统,YT music 推荐同类型歌曲的准确度要高不少。
硬件兼容方面,有意思的是,Apple 的 EarPods 有线耳机在 Pixel 7Pro 上得到了完美适配,播放、暂停、上一首、下一首、音量加减都能正常操作。AirPods、AirPods Pro 等无线耳机上述功能也能正常工作,另外包括降噪、通透切换等,仅仅空间音频、电量显示以及入耳检测等功能不支持。
云盘与相册
我对 Pixel 手机的云端硬盘最不满意的一点是,它不能供其他应用使用,只能同步相册,备份系统设置,单独备份文件,并且会将电脑上设置的备份文件夹单独放到一个计算机区域,这样,由于我使用免费的 Obsidian 作为主力笔记软件,就无法夸平台同步了。将云端硬盘与手机存储同步的软件我试过了,不好用,无法识别文件更改,只能识别添加删除文件。使用 iCloud,我的 Obsidian 笔记可以全 Apple 设备同步。
云端硬盘拥有 15GB 免费空间,购买从100GB 起步;而iCloud 只有 5 GB 免费空间,购买从 50GB 直跳200GB,换算后价格都差不多:2TB $9.99/月。
Android 相册明显区别于苹果「照片」App(为什么不叫相册?)的一点是,它是一个照片显示的集合,包含来自云端相册、手机拍照文件夹与手机内部其他各文件夹的图片内容,而其他各文件夹可以选择是否备份到云端相册。而 iPhone 照片是个单独的容器库,必须保存或者导入才能使用。
在其他应用程序访问照片权限上,二者都可以设置为,全部访问、选择照片访问与拒绝访问。从图片识别文字功能二者均十分好用。照片的显示方面也与 iPhone 接近,显示色准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再是老机型那种饱和度战士的显示效果了。iPhone 照片具备已隐藏功能,Android 相册具备已锁定功能,二者用法相同,必须认证手机才能打开,移入其中的照片不被任何App读取。除此之外,Android 相册拥有一个实用的归档功能,对于已归档的照片,不会显示在照片流之中,但会显示在已建立的影集(相簿)之中,非常方便转移不能删除又不想干扰主照片流的图片文件。
iPhone 照片的 Exif 信息更加完整,会额外显示镜头信息,Android 相册没有。iPhone 照片的特殊功能是支持长按将主题抠图出来,而 Android 相册有智能镜头功能,可以直接搜索类似这张图片的信息,用来识别花鸟鱼虫、明星人物等比较好用。至于修图功能,大同小异,Android 相册智能功能虽然多一些,如修复模糊照片等,但效果并不太好,没有 Pixelmator Pro 等利用机器学习提升分辨率的效果好。同时,编辑功能依赖网络 AI,目前 iPhone 照片的编辑修图是本地化的功能。
安全性与隐私
Android 14 已经逐步收紧应用的各个访问权限,从相册权限设置就可见一斑,但是呢,对比 iOS 肯定还是有差距,毕竟 Android 开放性更高,并且允许第三方安装应用。但是如果,你的 Pixel 手机没有 root ,各个应用都是 Play 商店,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几个月使用下来,没有广告、没有关联安装,使用十分流畅,续航稳定正常。Pixel 7 Pro 的面容解锁安全性显然没有 iPhone 高,过一段时间就必须使用指纹或者密码来解锁一次,暗光环境也无法解锁。
Google 毕竟是以搜索与广告为主业,自然没有 iPhone 上那个禁止 App 跟踪的权限设置。部分以广告为生的应用,也会请求跟踪广告相关数据。而使用相册的智能镜头,智能化功能等,都会上传相关图片。在使用隐私数据这一点上,使用 iPhone 会更为放心。
在遗失与出售手机等场景的数据保护上,Pixel 与 iPhone 的保护应该都是相当的,密码输入错误会延长可输入时间,且手机数据都为全盘加密。
在不久的将来,将 AI 植入手机,隐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连 Apple 也只能通过本地、私有云、线上 AI 层层递送的方式来保障基础的隐私安全。看下马斯克的吐槽:
AI 与信息获取
Google 与 Apple 将 AI 与手机结合的方式目前略有不同,虽然都会通过芯片算力,将简单化任务在本地执行,但明显 Apple Intelligence 的本地化会更多,且中间还有一层私有云作为隐私保障,最后分发合作的 公司也不单单是 OpenAI, 以后还可能是 Google、Meta 等,中国地区又不相同,可能使用国产 AI。而 Google 没有私有云的相关信息,并且使用自家的AI 模型 Gemini。
受算力与硬件配置限制,拥有更多 AI 支持的手机,Pixel 手机从 Pixel 8a 开始,iPhone 的起始型号是 iPhone 15 Pro 系列。不过,iOS 18 尚未发布,各个地区的 Apple Intelligence 应用上线时间均不相同,还有一个较长的等待期。 反观 Pixel 手机这边,Gemini 已经可以直接在 Pixel 7 Pro 上替换之前的 Google Assistant,通过长按电源按钮或者呼唤 Hey Google 调出,我测试 Pixel 3 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使用。Gemini 1.5 Pro 并不是最领先的 AI 模型,在自然语言的处理上,它不如 Chatgpt,但是,在资料的综合检索上,依托 Google 自身的搜索技术,它是略胜一筹的。因此,我更偏好使用 Gemini Advanced 来搜索与整理整理,其定价与 GhatGPT Plus 的订阅相同,19.99 刀每月,额外附带 2TB 云盘。不过,ChatGPT Plus 还提供了DALL·E 图片工具。
在 Pixel 手机上,可以同时使用 Chatgpt 与 Gemini 的原生应用,但在 iPhone 上无法使用 Gemini 原生应用。
使用 iPhone 久了,你会发现,自己会受困于信息茧房之中,在各种应用中被动的接收资讯。打破茧房的第一步,应该是主动的搜索信息,至少 Pixel 手机下方那大大的搜索框,有着积极的提示,或许 AI 在消费电子终端的普及,也会打破茧房。但这也很难说,毕竟如此多的大厂应用,还在不断试探用户底线,用开屏广告外加加主动跳转其他应用的方式来获取利润,iPhone 跳出私有云交出去的用户数据,究竟能有多少保障?
日常使用与其它对比
Android 14 的原生界面外观,真是不敢恭维,圆形 App 图标占有空间大, 图标本身显示变小。整体显示大小受字体大小与显示大小两个参数控制,总是调配不到展示更多内容的合适比例,在合适比例下,6.7寸 Pixel 7 Pro 的横向展示内容比 6.1 寸 iPhone 还少,只是字体大一点。
右侧边滑动返回虽然更利于大屏的右手操作,但是两边返回在某些界面需要左右划屏的操作中更容易产生误操作。
续航方面,在关闭了大量应用后台使用的情况下,5000mAh 的 Pixel 7 Pro 续航属实不错的,与 iPhone Pro Max 不相上下。充电速度后50%也差不多,比较缓慢。所以,不必拿国产安卓手机的充电速度来吐槽 iPhone,这完全是设置的策略。
代理使用有缺陷,某些流量会绕过,出现大量 DNS 解析错误。在家的时候,就使用 Apple TV 旁路由的方案得到解决,并且能有效节省手机电量。
与 Mac 交互自然不该是对 Pixel 手机应有的要求,但我毕竟很多时候同时使用 Mac 与手机来处理资料,图片方面,利用 iPhone 上的 Google 相册来同步两台手机的图片,iCloud 也会迅速同步到 Mac 的照片,网页浏览利用 Chrome 历史记录来分享页面。
需要 Mac 直接与 Pixel 传输的时候,没想到,目前最好用的软件依旧是老罗的已倒闭公司锤子科技开发的 HandShaker。不过原版的 HandShaker 在 Android 14 已经不兼容,使用的是改款的,稳定性欠佳。
总之,就我的使用体验,用 Pixel 完全取代 iPhone,还尚有欠缺,但如果同时使用,会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就像主副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