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设备,频繁拔插挺麻烦的,开始考虑 MagSafe。MagSafe 无线充电技术已随着 iPhone 12 发布多年了,简单来说,它的显著优点就是方便,“啪嗒”一下,贴上去就行了。相比普通的无线充电,MagSafe 在 iPhone 背面内置了一个圆形磁铁阵列,一个单线圈 NFC 天线和磁力计。这种设计确保充电器与手机完美对齐,避免传统 Qi 充电中因位置偏移导致的效率损失。
其磁吸力约为 1000 克,能够牢固吸附兼容的充电器或配件,同时方便轻松取下。

但是,无线充电有个显著的缺点,就是在高功率,尤其是 25W 功率下,iPhone 和充电器表面温度可能升高至 39-41°C,即便是苹果提供了热管理机制。由于长期高温可能影响电池寿命,所以我就仔细研究了一下 MagSafe 的充电配件与充电影响。
在 iPhone 12 至 15 系列中,MagSafe 支持最高 15W 的无线充电,iPhone 16 Plus 与 iPhone 16 Pro Max 更新了 MagSafe 充电器,支持 25W 无线充电。不过我们这由于无线电频率管理规定,无法支持 25W 无线充电,所以最新发布的 Apple MagSafe 25W 充电器在中国 Apple Store 并未上架,但是,其他区的 MagSafe 充电器,目前可以支持国行的 iPhone 以 25W 充电,以后是否会有变数尚不清楚。
在如今市面上典型的 15W MagSafe 无线充电器上进行充电,无线充电功率是从 5~6W 逐渐上升的,尤其当 iPhone 电量很低的情况下,会有一个较低功率的持续时间,而当电量上升至 60% 以后,充电功率又会从 15W 开始下降,这就是苹果给 iPhone 设计的热保护机制,同时也是对电池寿命的保护优化。

实际上,有线充电也是同样的机制,只不过峰值功率不同。有线充电器一连接,功率会立即稳定在当前电量对应的功率状态,不会像无线充电一样慢慢提升。
所以,对于需要低电量快充至 50% 的场景,由于我们这还不具备 25W 无线充电,依旧需要有线充电。MagSafe 的应用场景,就是随用随充,不使用手机时就放在充电座上。
在这种使用场景下,衍生一个问题,就是电池总是“饱”的,长期待在 100% 的状态。iPhone 虽然拥有电池健康管理的「优化电池充电」功能,但是应用场景比较窄,基本上天天晚上定时充电到早上才会启用。
对于手机使用的锂电池而言, 长期接近 100%,会加速正极老化。所以,针对此场景,iPhone 15 及以上机型推出了「充电上限」功能,可以手动限制电池不充满,使得 iPhone 电量位于 80%~100% 之间。因而,充电上限功能并非部分人所描绘的挥刀自宫,自降续航的功能,而是针对随用随充的使用习惯,保护电池健康的可选功能,默认不会开启,但是在 iPhone 检测到用户的长期充电习惯后,会给出限制建议。
那么,无线充电本身会不会对电池健康有影响?有一定影响,但问题不大。
无线充电对电池健康最大的影响来自于高功率时发热,其次是长期接近 100%。前者通过购买苹果原装产品或者认证产品,能够充分减少无线充电功率的损失,减少发热时间。后者只能在 iPhone 15 及以上设备得到自动解决,低版本 iPhone 就只能手动拔下了。
在可以充分减少充电发热并限制长期 100% 的情况下,使用 iPhone 无线充电维持在 50%~80% 之间,反而比使用有线充电一天一次完全充放电更利于电池健康的保持。不过,使用 MagSafe 充电器不适用于边充边玩的手机游戏玩家,因为同时两种发热叠加会带来更严重的发热问题,既会导致电池损耗,又会导致充电效率降低。
Apple 的 MagSafe 充电器、安克的 MagGo、贝尔金的小折叠支架进入了我的选择列表,三者均是 MFi 认证配件。
Apple 的原装充电器价格稍高,300 多一点,好处是方便边充边用。这里指边充边用是指轻度使用,不包含游戏的大能耗场景。不过话说回来,边充边用使用有线充电也更稳妥。再者,由于原装充电器缺乏桌面支持,不方便竖放,所以 Pass 了。
需要同时给 Apple Watch 与 iPhone 充电,又要便于携带,同时拥有桌面模式,安克的 MagGo 是款性价比较高的产品,补贴 420 多的价格,不但拥有三设备同时无线充电的能力,还附送一个 40W 充电头。

我选择的是贝尔金的小折叠,是由于 Apple Watch 的外出充电频次不高,所以如果高频使用 Apple Watch 外出充电,还是极为推荐的,不用额外带充电线以及拔来拔去。
贝尔金的小折叠也是同时拥有桌面模式与折叠后的便携模式,桌面模式更为美观。补贴后 210 元,只有充电线,不附赠充电头,充电头选择 20W 及以上即可。不过它只能给 iPhone 与 AirPods 充电,由于 AirPods 充电盒没有 MagSafe 磁吸对准,充电时需要调整接触面的倾斜度,防止滑落,不能像 iPhone 一样斜立着充电。

这款小折叠充电器看似小巧,但底座配重做的恰当,手机放上去很稳,同时以小拇指抵触辅助也方便单手取下,磁吸力度牢靠,旋转切换横竖模式也较为轻松。整体是柔软质感,触感极佳,裸机使用也不用担心在背面留下印子。可以同时进行高度与倾斜角度无极调节,非常适合摆放在桌面。


以上充电器向下兼容 Qi 标准 7.5W 的 iPhone 11 等旧机型,但由于 iPhone XR、11 等机型没有 MagSafe,想要吸在充电底座与精准对准,买个 MagSafe 手机壳就可以实现相同作用了。iPhone 11 推荐倍思的 Magsafe 磁吸壳:做工、手工与功能俱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 MagSafe 充电器在连接其他充电头时,需要保证 20W 的输出功率。针对没有磁吸对准的安卓手机,还是买配套的无线充电底座更为合适,有无磁吸倒是没有那么要紧,关键是可以对准无线充电线圈。
MagSafe 充电设备可以有效的解决同时拥有 Lightning 接口与 USB-C 接口两种设备充电需要两条线缆的问题,随充随用的桌面方式方便美观,还是值得入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