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部分人购买 Mac mini 因为它便宜,因而,不想用过多的开销来购买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设。我却没有遵循这一考量,所以这次,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显示器配置与桌面搭配,看我如何利用苹果一体化硬件配置打造一个高效的工作台与完全的家用服务器,最大化释放 Mac mini 的生产力。

之前的文章推荐过几款显示器,从价格低廉凑合的红米 4K 到专为 Mac 开系列的明基MA270U、MA320U,再到与苹果合作的旧款 LG Ultrafine 4K、5K显示器。而我自己选择的是 23.7 寸的 LG Ultrafine 4K 显示器。

虽然是 2019 年发布的产品,但我依旧选择它,是因为它是最契合苹果生态的显示器,各方面的参数综合在一起实力不俗,二手价格依旧偏高但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研究这款显示器,可以用来确定显示器的功能跟你的需求是否吻合,从而选到合适自己的显示器。

LG Ultrafine 4K 在外观上稍微过时,纯灰黑颜色,没有窄边框,但上下、左右分别对称,除了底部中央一个 logo,顶部一个光线传感器外,没有任何多余的按钮和图标,实际看起来比图片上耐看。

核心功能

23.7 寸 4K 屏幕,拥有 185ppi,虽然不能契合 Mac 主流显示器的 215 左右 ppi 值,但肉眼可见的差别很小,也已然优于市面上主流的 27 寸 4K 显示器。有朋友问我 1080p 的显示器能不能做 Mac 屏幕?如果说 Mac mini 的外放只能听个响,那么 1080p 的屏幕配 Mac 就只能点个亮了,它能指示你正常的操作 Mac,但在文字的显示上,会比连接 Windows 电脑还要糟糕。

虽然通过软件开启 HiDPI 可以有效改善 2K 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但那是在已有 2K 显示器,不想更换而做出的选择,给 Mac 新购显示器依旧推荐 4K 分辨率。

作为日常工作、图片设计类工作,两个最重要的指标,除了像素密度(PPI),第二个自然就是显示色彩了。LG Ultrafine 4K 直接由苹果调教,自然拥有不错的与其他 Mac 屏幕的一致性特质,可能受当时硬件条件所限,在白点上有些许偏差,但总体上,可以放心的在这款显示器上进行图片处理工作,不用担心色彩会有大的不同。

在接口上,虽然 LG Ultrafine 4K 像 Studio Display 一样,接口类型十分单一,全是 Type-C 接口,但是在功能上,它比 Studio Display 还要丰富,是一个还算合格的 Mac 扩展坞。因为它有两个雷雳 3 接口, 3 个提供 5Gb/s 速度的(7.5w)供电 USB-C 接口。

因此,围绕显示器接口与 Mac mini 自身的接口,通过“一线通”的方式,我可以使用一个 Mac mini 雷雳接口来串联两台显示器,或者连接高速 SSD 移动硬盘,或者连接另外一台 Mac、iPad 连通雷雳网桥,连接具备 USB4 传输性能的 iPhone 传输数据。

剩下的 3 个 Type-C 接口,支持 5V/1.5A 的可以给手机等小功率设备充电,同时作为连接主机的数据传输通道,还可以连接支持 USB 流式传输功能的数码相机补充给 Mac mini 用作摄像头。

所谓“一线通”,简单来说,就是主机与显示器连接以后,显示器上的剩余接口就变成了主机的接口。

Studio Display 与之对比 ,它虽然仅有一个雷雳 3 接口,但额外的 3 个下行 USB-C 端口,速率最高可达 10Gb/s,并且提供 15w 供电功率,可以说各有千秋。

到这个时间点,输入接口有 HDMI 更好,但其实不用去介意输出是否含 USB-A 接口了,有 10Gb/s、15w 供电的 USB-C 接口输出,随便一个便宜扩展坞转接线都可以拉出来更多接口。

所以,如果你很在意显示器的扩展坞功能,就需要弄清楚它的接口供电与速率,例如小米 4K 的 90w 反向供电也只是在息屏状态下的最高值,有的显示器 USB-A 接口甚至是 USB2.0 的,只能用来连接鼠标键盘。

好在 M4 Mac mini 的接口数量足够多,如果为它选配显示器,对显示器的接口扩展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但如果你是两台电脑共用显示器,那么多一点高规格接口还是颇为方便。例如我是 M1 Mac mini,除了两个雷雳3接口,剩余两个 USB-A接口是 5Gb/s 的,意味着我同时最多外接两个10Gb/s 以上的 SSD 移动硬盘。

M4 Mac mini 的高规格接口数量增多,意味着高速 SSD 移动硬盘就有用武之地。

我有 4 个 SSD 作为性能盘,一个机械用做备份。我最喜欢的自然是 Wero 的雷雳 3、USB 4 接口高速 SSD,红色款是 2464PD 芯片的 USB 4 硬盘盒,因为它们可以表现出最高的速度,由于 2464PD 芯片发热较高,散热风扇可以让它很稳定的工作。

灰色 JHL7440 芯片款虽然没有那么高的速度,但是对磁盘兼容性更好,在被动散热的情况下也能稳定的发挥性能,可以在夜深人静时保持安静的工作。我使用它们在 Mac mini 上持续挂载了半年没有出过任何状况,值得推荐给大家。

用这两款移动硬盘盒配合西数 SN770 等价格适中的中端 SSD,就能发挥出高性能,配合 macOS Sequoia,可以将大于 1GB 的 App 直接安装到外置磁盘,而 Mac mini 又适合长期挂载,所以使用外置高速 SSD 给 Mac mini 扩容,就愈加实用了。

除了补充主机接口,显示器的扩展接口还有一个好处是,Apple 的键盘、触控板只能通过有线的方式来切换主机,当两台 Mac 电脑共用一套外设时,使用显示器的接口来连接键盘鼠标可以减少拔插次数。至于通用控制,它既不稳定又有局限性,经常断连很烦躁。

说到 Apple 键盘,我个人认为机械键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Apple 妙控键盘的键程实际上在力度反馈与效率之间取得了一种平衡,适应以后打字效率可以极高,在高频的文本输入环境下安静不影响思绪,和 MacBook 内置键盘切换时也不用切换思路。尤其是配备了触控 ID 的妙控键盘,和 Mac mini、Mac Studio 配合的更好,可以极大的减少密码输入的频次。最后一点,它也很好看。

在妙控键盘上,我可以直接控制显示器的亮度与音量,开箱不用进行色彩校准,也算得上是 LG Ultrafine 4K 作为第三方显示器独具的优势。

Apple 妙控板更是独步天下的利器,在 macOS 下进行多手势操作,可以更好的操作桌面、程序窗口,访达、笔记软件、浏览器等程序的前进后退,它真的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演示在同期发布的视频里有更好的展示。)

如果这两个输入设备在价格上困扰你,那么逛二手市场还是能够以 1/2 ~ 2/3 的价格拿下。

选配一台合格的显示器,再配合 Apple 的外设,可以说 Mac mini 的整体体验要明显强于 MacBook,最直接的优势就是屏幕大,不用操心电池状况。

至于 Apple 鼠标就算了,挺难用的,虽然也支持多点触控,但是误操作的概率很高。

其他功能

对于 Mac mini 而言,显示器音箱还是蛮实用的,毕竟 Mac mini 那小喇叭质感太差,额外配置音箱会占用桌面空间, LG Ultrafine 4K 的音箱虽然只配备了两个 5W 喇叭,比不了 Studio Display 的六扬声器系统,但对比起来,我这种钝耳朵可以听出差异,但是也足够满足了。(对比音效在视频里有展示。)

如果你也是拥有简洁的桌面需求,那么显示器音箱可以纳入考量标准。

摄像头用处不大,毕竟 Mac 电脑都可以使用 iPhone 摄像头。同时由于它放在显示器顶部中央,很可能会阻碍你使用屏幕挂灯,像我的 LG Ultrafine 4K 这个位置有光线传感器,就不能放屏幕挂灯。屏幕挂灯也需要考虑其光线的角度控制能力,否则照在屏幕上会影响显示效果。

不知道为什么,Mac mini 使用 iPhone 摄像头,经常会碰到找不到的情况,MacBook 就没有这种情况,快速的解决办法就是用有线直连

因为我使用的是 M1 Mac mini,高度较小,所以 Mac 底座是横置镂空的款式,一来改善散热,不让热量在桌面聚集,二来用作收纳外接移动硬盘与隐藏出口线缆。我使用的拼接实木板材桌面,之前因为使用 Intel Mac mini 而严重开裂,找木工修复花了 200 多。后来更换成 M1 芯片后,想着发热量小,直接放在桌面,而后夏天桌面还是出现开裂,这才用上了底座。

我使用的书桌,原本深度是标准的 65cm,但由于背部的收线槽与挡板设计,实际使用深度只有 60cm,所以显示面板距离手部桌边的实际距离(约 44cm)计算,24 寸显示器的显示距离是特别合适的。使用 27 寸显示器也还算合适的,但 32 寸就有点大了。

这种使用场景下,放置键盘后双手可以自由的放在桌面,减轻手腕负担,也可以在将后手掌放在桌边的情况下,放下一台装配了妙控键盘的 iPad。此刻,桌边有滑坡设计就显得特别实用。嗯,只要思想不滑坡,桌边可以有滑坡。

11 寸 iPad 可以充当一个很好的上下布局副屏。在 macOS 的多设备互联中,跨设备复制粘贴会偶尔失效,键盘通用控制会经常失联,只有这个屏幕镜像最为稳定,而且,它还可以使用有线连接,让传输更稳定,充分发挥显示器的扩展坞应用。对于小屏作为副屏,左右结构很割裂,上下屏的对称结构不仅在视觉感受上更好,在操作上也不用移动那么大的距离,还更准确。

并且可以利用 iPad 的手写笔能力来在 macOS 上绘图与精细抠图。当然,我也要提醒你,虽然 iPad 拥有优秀的副屏操作体验,但我是假设你刚好有一台 iPad,而不是为了一块副屏操作去买一台 iPad。

右边的充电底座,还是锤子手机 Smartisan R1 配套设备,外观好看,功能也没什么问题, iPhone、Pixel 都可以充,就一直用到现在,配套 iOS 17 的床头钟模式,低版本 iPhone 敲击书桌就可以唤醒显示时间与闹钟。多年以前的坚果 R1 早早就实现了这个功能,可惜。

显示器的电源插头,我连接了一个小米智能插座 3,用来监控显示器的电源管理,以及在夜间自动断电以节约能源。,这也是我之前小米产品文章里极力推荐的。

通过它我监测到:连接 MacBook Pro 时,端口反向供电 85w,我 MacBook 设置了 70% 充电上限,停止充电后,显示器日常工作为 40-45w,连接到 Mac mini 等不能供电的主机,功率为 35w 左右,Mac mini 休眠后,功率为 5w。当 MacBook 自动关闭屏幕后,功率变成 15w,进入睡眠后,与之连接的雷雳接口停止供电,显示器功率为 4w,拔掉主连接线缆,功率为 3w。

并且,除了主设备连接的切换,显示器的其他接口拔插时并不会断电重新分配功率,2019 年已经做到的这一点,在如今一些所谓氮化镓专用电源插头(拔插重新分配功率)面前,显得遥遥领先。

所以你看,之前售价为 5500 左右的 LG Ultrafine 4K 在能源管理等细节问题上做的十分优秀,而这可能,是那些较为便宜的显示器做不到的。拥有合格的能源管理,显示器的扩展坞功能才能保证连接设备不会因为电路问题损坏。

用作服务器

我之前分享过一些 Mac mini 用作服务器的视频与图文教程,这里不再详述细节,仅仅展示一下它的功能,也算做个总结。之前分享的文章里,总有杠精来指导:“Mac mini 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我却偏偏用来干 NAS 的活“,似乎暴殄天物,坐井观天的人就是这样。服务器的活都是在后台跑的,占用资源很小,Mac mini 是完全可以在用作个人电脑的同时提供服务。

在我看来,选择 NAS 做服务器还是选择 Mac mini 做服务器都没有问题,在成本开销、时间开销上并没有很大的差距,完全取决于哪个更适合自己搭建的环境或者取决于个人兴趣。

Mac mini 可以在图形界面设置 SMB 协议的文件共享,在使用 Apple 硬件与软件生态下,这个共享非常稳定,可以在 Mac mini 休眠状态下使用。在 Apple TV 上使用 Infuse、Vidhub 等建立连接,操作便捷,安全性也有保障。只是不兼容部分使用老旧版本SMB协议的安卓电视。

Mac mini 可以通过命令工具操作 Apache、Nginx 配置更安全的 WebDav 服务,随时随地存取文件与观看影视。连接速度取决于你的家庭网络上行带宽。

Mac mini 可以安装图形化 BT/磁力下载工具,通过开放网页端口,在任意电脑、手机上执行离线下载任务。

Mac mini 可以启动内容缓存服务,缓存 Mac、iPhone、iPad 的系统更新,并缓存 iCloud 文件、照片 App 内容,加速多台 Apple 设备的更新下载、同步速度、节约带宽;

Mac mini 可以通过雷雳网桥充当扩展坞,第 2 台 Mac 电脑可以通过雷雳网桥直接高速访问 Mac mini 挂载的 SSD 磁盘,文件传输结束后可以直接拔线,不用推出磁盘。虽然目前雷雳4 网桥速度在 800MB/s 以内,但不久之后雷雳 5 网桥速度可以来到 1500MB/s。也使得多台 Mac mini 搭建服务集群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性能。

Mac mini 可以充当软路由,疗效请看视频。

其实 Mac mini 还有更多的功能可以利用,比如利用 macOS 的自动化操作,借助 UI 程序自动处理一些图片、文件任务等,但这些我暂时还没去详细研究,就到此为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