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亲自办一下这个业务,真的不会知道这些企业欺压客户会到何种程度,我是添着一肚子气写下这些的,途中还要克制自己冷静,别乱了思绪。

2019年12月1日,工信部印发的《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该规定明确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在提供携号转网服务过程中,不得无正当理由拒绝、阻止、拖延向用户提供携号转网服务。

拒绝、阻止,倒是没有摆上台面,除了旁敲侧击,优惠协议、靓号、家庭成员等,会成为你转出的阻碍,似乎是“正当理由”,然而拖延,是确有其事的,但重点是拖延不在转出方,而在转入方,不知道这是否是他们绕开规定,沆瀣一气的结果。

发送短信“CXXZ#姓名#证件号码”到携出运营商客服电话(移动为 10086,联通 10010,电信 1000),就能知道有多少障碍,“CXXZ”代码的意思就是查询协转的拼音首字母。

(额外提示,除了需要办理携号转网的用户可以发送查询代码,不需要携号转网的也可以发送,因为如果你是首次发送,很有可能,他们就会联系你给你降低资费,但同时也将再捆绑一年。)

我最早从移动换到联通,那是十年以前,纯粹是因为资费更低,直接换号就可以搞定,因为除了发送亲友通知我换号了,只需要联系银行更换号码即可。现在不同了,大量的应用与服务与手机号码深度绑定,所以,通过换号来更换运营商,已经成了普通人非常麻烦的事情。

而使用联通、电信双卡,除了手机支持问题(当时部分旧手机不支持电信),部分地区联通信号覆盖特别不好也是其中原因。由于我宽带为电信,通过宽带、手机融合的套餐并没有增加很多开销,所以开始了双卡的使用。随后联通、电信逐一开放赠送免费副卡,便成了“噩梦”的开始。

由于家庭成员的独立套餐分别融合到了我个人的套餐资费之下,原本相安无事,可正是由于运营商的花招,才让我动了携号转网的念头。

在 4G 升 5G 的那段时间,哪怕他们给 4G 网络降速,我也始终没有去升级 5G 套餐,因为我的 58 元 4G 套餐,有一张免费副卡,流量超出只是降速而不加费用,但新的 5G 套餐不再拥有“无限流量”,而且流量够用的基本资费都很高,除了与宽带融合降低资费,没有别的出路,但我们这,电信的宽带起码能稳定一点。

期间,我接了不少疯狂推销 5G 的电话,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有些旧套餐可以做到10元月租,按量使用,现在一张额外副卡就要 10 元。

由于我有台 iPhone 4S 只能用联通卡,于是联通套餐在 58 元,一张免费副卡的基础上额外加了一张副卡变成 68 元。后来,iPhone 4S 用不下去了,卡也跟着注销一张,心想着可以用电信那边的免费副卡了,可以省下 10 元。

不曾想,下月查询联通资费还是 68 元,去电联通问询原因,我的套餐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我虽然注销了一张副卡,依旧不能调整资费。这是什么道理?

于是 2023 年 9 月,我前往十公里开外的联通营业厅准备办理携号转网。嗯,十公里就是他们可办理相关业务营业厅少的可怜强加给客户的麻烦。不仅如此,之前我去过的可办业务那家营业厅搬家了,附近找了半天才找到新地址。

一去营业厅也办不了,先发送那条查询协转的短信,被告知套餐下含他人号码,需要两人携带身份证亲自到场做拆分。然后……

然后我在回家途中接到了客服电话,说每月给我赠送 20 元话费,持续一年。我问那么一年以后呢?答:一年以后再看有什么优惠活动。我想想再来办理业务的麻烦,于是决定再用一年。

2024 年 10 月月底,我拖家带口的跑去当时的营业厅办理拆分业务,发现营业厅不见了,又搬家了……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与这些企业打交道,办理个人业务,不要怕麻烦,要像长途旅行一样,先查资料、做攻略,再行动,否则浪费的时间要多得多。

无奈,又跑去新的营业厅,总算办好了拆分业务。在这里,业务人员提示我,如果下个月没有携入成功,需要注意新套餐的费用。

现在回想起来,他联通的业务人员肯定是知道,号码虽然可以携出了,但去别家携入没有那么容易,但我明确告知过我要办理的是携号转网,一句话的事情,他们选择沉默,选择不告知。

然后我们又跑去电信营业厅办理携入手续,开始了碰壁和漫长的等待。

一听说是来携号转网的,他们就会问你有没有携转码,然后开始解释,他们营业厅没有办理携号转网的权力,需要取联通的携出码和电信的携入授权才可以办理。我当时还天真的以为,打电信客服电话取得授权即可,因为联通都办好了,发短信就能取得。

所以我打客服电话还特意说明了在营业厅等着办业务,谁知道,通话内容都是些话术,说他们会给我加急,我当时还在那里傻傻的等到中午。

现在我才知道,针对这个业务,接待你的话务员只能做记录,更不办不了业务,也左右不了时间,他们只会使用统一的话术。哪怕他们直接说这个业务需要排队,等待很长时间,我也不至于在那里傻等。

基本上,业务受理后,要第 2 天才会有人答复你,你的问题会转到归属地业务人员那里。这就像那植物大战僵尸游戏里的层级防御,丢在最外层的皮糙肉厚,用来防御,但没有什么其他功能。硬是把客户当僵尸防御了。

还有把客户当猴耍。表面上,他们会显得客客气气,说大概要等到下个月。实则不然,他们实际上的内心的嘴脸,就像是明朝后期那管事的传话太监,充满厌倦冷漠的丢给你一句:候着!

我之所以这么说,并不全是无止境的等待,还有后面发生的事情。

于是,我硬生生的从 10 月等到次年 2 月。期间,两个号码的最低套餐 29 元,这就被掠夺了 240,并且,只给办一个,第二个号码要重新排队,费用还要持续被掠夺。最低套餐网络只有 3GB,几乎用不了,还买过流量包。

这等待的心情,是非常煎熬的。途中打过好几次客服电话,每一次都是第二天答复。到后来还加了辖区业务员的微信,每次发消息询问,就是还要再等。到 2 月中的时候我等的受不了,说要去工信部投诉,他终于给我发来了下礼拜一到营业厅办理的消息。但是事情,依旧没有那么顺利。

礼拜一到营业厅取号、排队,营业厅问我要携转授权,我发送短信取得联通的转出授权码,发给之前加微信的业务员帮我授权。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始终不回消息,打语音也不接。我跟营业厅说明情况,他们还是那套,没有权限,要取得授权。我当时就在营业厅发火了,我上哪找他去,用户可以接触到的就只有你们,那个破电话客服一打又是等一天。

当时我真的想把它营业厅给砸了。最后,终于有营业厅的经理接待并查询与我接洽的业务员,移交其同事处理,把事情给办了。就这么最后简单的一步,我弄了整整一个上午。

事后,不回我消息的那边发来了消息,问我办好了没有?责问为何不回消息,答曰今天休息,没有任何歉意。给你们看看,这就是电信躲在营业厅后面的业务员对待客户的态度。

如果你有携号转网的打算,最好是在确定没有苛刻的限制转出的情况下(部分靓号协议据说有 18 年不能销户的限制),去找转入方的关系,没关系只会有漫长的等待与拉锯。

对比一下,在美国,移动号码可携性限制不算特别严格,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号码活跃、账户无欠费,且新旧运营商在同一区域内有服务覆盖,就能顺利完成转移。并且,FCC规定简单号码转移(例如单线转移)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

这些个几乎不受正常市场制约的企业,带给消费者的只有无尽的烦恼。反观那些受市场制约的企业,即便是后来者,也能够很好的获得客户,并让客户心甘情愿的掏钱,比如 Apple,比如笔记软件的 Notion,比如音乐流媒体 Spotify,下次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正例,是如何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来获客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