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 80 后作为如今的中年男性,从青少年时期就对电子、计算机、DIY 等技术感兴趣,只是大部分人当时口袋空空,到了中年之后,虽然大部分不再沉迷于打游戏,但热情往往转向了:

数据存储与管理(NAS);供电优化与便携性(充电头、GaN 充电器);效率提升与多设备整合(雷电扩展坞)。

这并非“无聊硬件堆积”,而是兴趣的自然演化,也是掌控感的延伸。

很多人买 Mac mini 倒不是因为它有多好用,而是因为它好玩,丐版的 Mac 能有多好用呢?是吧。

那么,三千块买 M4 Mac mini 更好玩还是残值 1500 的 M1、M2 Mac mini 配个 1500 的扩展坞更好玩,当然是后者。我也说不出来拿着这些线头接来接去,测来测去有什么多大的实际意义,但就是想知道这个接口能接什么设备,那个接口能传多少速度,就是觉得好玩。Mac mini + 一台扩展坞,就击中了上述三项热情的两项。

光弄个扩展坞也就是那么多,可后续买 SSD 硬盘与其它可连接外设可得费不少,话说回来,那个爱好不花钱呢?数码的生命力就是在于折腾,现在就来介绍一下我的新欢吧:WERO Mac mini / Studio Dock 雷电 3 双盘位硬盘盒。

选它之前其实也有困惑:其一,这个配套 Mac mini、Mac Studio 是放在机器顶部的,会不会挡 WiFi 信号?其二,底座橡胶腿很薄,会不会影响散热?

(上图为 Mac mini 背面、Dock 正面,正反叠加的效果,为展示接口而拍。)

结果产品评论区直接给我答疑解惑了(能够这样花时间评论的应该是由衷的赞赏这款产品):

第一点 WiFi 信号确实没有影响,用 iStat Menus 检测 WiFi 信号,盖上去与拿走基本是一样的。

第二点很神奇,Dock 日常运行发热高于 Mac mini 自身,当 Dock 放于 Mac mini 之上时,上下之间有大约 2mm 间歇,热量会互相传递,但可能是因为二者都是全铝材质,面积足够大,夏季室内观察不到热量传导导致的 Mac mini 内部温度的上升趋势。可能在极限发热的情况下会有一定影响,所以在我看来,除了评论区提及的电源指示灯前置,脚垫再做高一点为宜。

即便在不开机时 Dock 就像一个 Mac mini 的散热器,但开机时,内部两块 SSD 加 一个 JHL7440 主控,再加两个 JMS583 主控,发热源较多, 不管实际如何,在用户心理上,还是会有一点点担忧。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用过一年以上的 Mac mini,如果你发现它在夏季待机情况下,并无遮挡散热的前提下,顶部触感温度是温热的,那么很有可能是底部进出风口吸附了不少灰尘,导致散热不佳。这时在底部略为朝下的状态下,用牙刷刷掉灰尘毛絮,再用气吹从侧面方向吹掉残余灰尘,Mac mini 表壳的温度会有明显下降。

并不需要拆机清灰,我换手过的使用过 8 年的 Mac mini,内部灰尘并没有聚集多少,主要就是在进出风口。

WERO 的这台 Mac mini Dock,背面拥有两个雷电接口,一个用来与主机相连,另外一个支持全功能菊花链,可以再接一台雷电硬盘盒或显示器等其他设备,供电电流 3A,功率15W。相当于,Dock 并不占用主机接口,因为提供了一个满速输出接口。另外还有一个 10G 速度的 USB-A 接口。我没有 Mac Studio,放张店铺上的照片,看看其与 Mac Studio 搭配的背面写实。

Dock 正面有 3 个 10G 速率的接口,其中两个 USB-A,一个 USB-C,供电电流 1.5A、功率 7.5W。这种配置全速辅助接口的方案在其它扩展坞上是罕见的。读卡器规格同样既高,又齐全。SD4.0 与 TF4.0 均可高速读取从 V30~V90 的 SD 卡,CF Express B 卡也能以1000MB/s 高速读取。

这么举例说吧,如果你家里有长辈老人喜欢玩摄影、视频拍摄的,送它这么一套扩展坞,那会是 520 最大的惊喜。如果你准老丈人有摄影这么个爱好,那么绝对可以拿这个礼物拉近距离,不光送东西,还要一来二往的教他怎么用。因为这款 Dock 除了丰富的接口,还有市面上罕有的两条 SSD 插槽。如果算它一个插槽装入 4TB SSD,一个扩展坞就可以直接带来 8TB 存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NVME1 插槽为雷电主控 JHL7440 取得,拥有雷电满速,NVME2 插槽由 USB3.2 主控 JMS583 驱动,拥有 10Gbps 的速度。因而插槽 1 适合应用程序直接高速读取,插槽 2 适合作为备份磁盘。

另外,M1 芯片对雷电外设的兼容性没有后面 M1 Pro、M2 等良好,处理能力也差一些,速度会低一点点,同样的方式接入 M1 Pro 、M2 的 Mac 就是正常的速度。但并无需太过担忧,正常使用就好了。

如果将 M1 Mac mini 作为数据中转,以雷电网桥传输数据,这个写入速度的影响较小,如果

试想一个这样的工作流:他从外面拍摄完回来,从相机取出存储卡,不用去找读卡器,直接插入桌面 Dock,将素材直接拷贝到 Dock 磁盘 1,还可使用自动任务指定重要文件备份到磁盘 2,便利又安心。

他用索尼相机的 CF-A 卡怎么办?还记得背面那个雷电接口吗?再接一个含 CF-A 读卡器的雷电硬盘盒就完美了,1 个或 2 个 CF-A 读卡器的钱,可以扩展到 3 个硬盘位。

玩么,就是要奔着最具性价比的方案去搭配。

玩么,怎能不整点花活,比如拿Dock、M2 Pro Mac mini 与 M1 Mac mini 叠高高。

玩么,再来点?

还有移动硬盘,前后 3 个 USB-A 接口可以接着接入 USB3.2 的 SSD 移动硬盘。这里你还可以给新手长辈科普一个小概念,USB 是协议标准,它既可以使用 USB-A 接口,也可以使用 USB-C 接口,但雷电通常是 USB-C 接口。看下图就明白了,闪迪这个转换接线设计的不错,方便。

因此,使用这个 Dock,你可以根据设备类型来灵活利用接口,这也是好玩之处。前置一个 USB-C 接口,是 M1、M2 系列 Mac mini 所没有的,我可以使用 Dock 上这个接口连接 Beats Studio Pro,以 USB-C 连接的方式聆听 Apple Music 的无损音乐。

虽然,这款硬盘盒扩展坞产品专为贴合 M1、M2 Mac mini、Mac Studio 设计,但其实,M4 Mac mini 也可以放在上面,iMac、MacBook Pro 也可以放在旁边, 毫无违和感。它可以极大的扩展 Mac 的连接能力,这本就是雷电扩展坞的天然属性与好玩之处。

而我随着产品使用的增多,也确实越来越喜欢 WERO 的产品。从目前大众的视野来看,雷电产品确实还较为昂贵,尤其是这种扎实用料,贴心设计的产品,利润空间着实有限,日常价格长期处于一个稳定状态。

随着 618 的到来,是难得以相对优惠价格体验雷电产品的好时候,推荐你关注一下 WERO 官方服务号,近期应该就会释出 618 促销信息。我可以放心的说,不管是你跟客服聊天的那份安心,还是产品到手的那份惊喜,亦或是长久使用对稳定性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到时候,我们再接着聊聊雷电相关产品的其他心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